油画家李平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lipi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李平:材料画派的拓荒牛
2015-08-04    浏览(1459)    作者:余音    来源:李平 官方网站

李平

李平

鸟巢与民工.jpg

鸟巢与民工

中国经济密码.jpg

中国经济密码

那天,对,就是那天,我们三个人一起去了旅顺,在一个机关大楼的最高层一一八楼的一个大会议室内,我们去看他的画作。会议室冬天不使用,是爱画的朋友出面协调,暂时借他当画室。可见他很有些朋友缘,也可见他的画非一般画室所能创作。

三个人,一个油画家,一个儿童文学作家,还有一个记者。

跨进画室门槛,脚下出现了像蓝海似的苫布,几乎铺满了一百来平的地面,苫布上,旧手套、破鞋子、烂袜子、脏口罩……,各种颜色的衣服、布头、半截缆绳、渔网碎片……,还有开口或盖着的装油画颜料、糨糊和乳胶漆的瓶瓶罐罐。显然,苫布是为了保护地板。这些杂乱无章的物品,在蓝色的苫布上,就好像海边漂浮的垃圾。如果不是四周墙边竖立的大画框,我简直会认为,这间画室,说好听的是懒人家的仓库,说不好听的就是一个废料堆。但李平却解释说.我所用的材料都是在生活中反复筛选而来的有感觉的材料。

“这就是你的画?”我指着那些贴满实物的木框子,问。

“是的。难道你没看见它们都是画吗?”

李平与我是同龄人,都是1979那一年考进大学的。他是旅顺人,祖籍山东,长得人高马大,说话时的腔调,让矮他大半个头的我感到,他无意中有些居高临下。

我记得,画室内一溜摆了五个大画框子。四个是《渔家女》系列,全是用海边搜集来的材料渲染、粘贴、拼装而成的,其中,有一截一米多长、棒球棍那么粗的旧缆绳,被他安装在一个渔家女人的头上,变成了粗壮的大辫子。

来之前,我听说,李平曾在大连师专(后并八大连大学)美术系学习绘画,后来到杭州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研修班,2003年,45岁那年才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由画系研修班,系统研习油画。

四五千年之前,宁夏大麦地岩画、江苏将军崖岩画、河南茨山岩画等等,中国的先民们就地取材,使用身边的矿物颜料,或者干脆是手攥锋利的石块,直接在崖壁上刻出画来;六百多年前,西方人发明了用鸡蛋黄或鸡蛋清作调料,溶合矿物颜料画画的万法,画成之后,再在画面上用薄到透明的油色罩上,油画由此诞生。后来,很可能是因为中国人为绘画方便,使用了毛笔、墨汁,西方人则采用了工厂配制、生产的画布、油彩,习惯成自然,这样创作的国画或油画才是正宗,而运用天然工具、颜料的作品,反而被排除画坛,成了艺术垃圾。荒唐不荒唐,事实就这样!

马诺罗·瓦尔代斯,是当今世界“保持原创,而又不断尝试各种新形式”的当代顶尖艺术家之一,先后荣获了西班牙文化都授予的“国家造型艺术奖”和“艺术贡献金质奖”。目前,他已有40多件作品被博物馆、美术馆等公共机构收藏。

而在中国,在北京、大连来回飘游的李平,也有一颗躁动的心。他也厌倦了用宣纸、墨汁或画布、油彩作画的老模式,他铁画、剪纸、布拼画、烤漆画和贝雕画等身上获得启发,开始买行“拿来主义”,用实物加适当的油墨作画。

2008年10月17日——11月13日,瓦尔代斯个人展览首次登陆北京,李平就像着了迷一样,有事没事就去中国美术馆,欣赏佳作,学习技法,开阔眼界,参悟现代艺术的真谛。瓦尔代斯,不仅让他了解到世界画坛的最新潮流,而且增强了他进行艺术探索的勇气。从此,他就像一辆加满油、加大油门的越野车,再也收不住自己前进的步伐。他创作的《民工·鸟巢与八大山人》,将近10平方米,就像一面墙那么大。画面上,密密麻麻地,粘的全是农民工扔掉的旧手套,各种颜色,有薄有厚,都带着鸟巢建造者的体温和汗水。为了捡抬这些

手套,李平在鸟巢工地转悠了一个礼拜,先后捡回了十几袋子,上千副手套。光《民工‘鸟巢与八大山人》这幅画,就粘上了500来只。远远望去,画面顶端,巨大的、红色的鸟巢造型,就是李平献维农民工兄弟的桂冠,而又一幅的《民工与鸟巢》作品,农民工与鸟巢之间的黄毫安全帽组成的河流,既可以看做是希望的田野,也可以视为农民工与现代都市生活的一条“鸿沟”。

而在《农民肖像系列·头带黄色安全帽的农民工)中,“你看这幅画”,李平打开他的作品摄影集,颇为得意地对我说,“这个人物的牙,用的是鞋底,眉毛用的是鞋垫,嘴唇是工地上小推车的内胎,安全帽是用锯末填的,基本上没用什么颜料。”

但他也承认,这些画不仅惊世骇俗,而且没法挂在家里。他前期的农民工题材的油画被北京多家拍卖公司拍出。而现在,他埋头画的这些先锋之作,大都还是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“跟风,害了中国一大批画画的人。”李平有些愤愤不平,挥了挥手,皱了皱眉头,却也感到无可奈何。

整整呆了一个上午,对于李平的艺术探索,我们仨并没有达成共识。儿童文学家童心犹存,看见他的作品很兴奋,认为“他是天地万物皆颜料,使用实物可以提高画作的真实感,还能够唤醒欣赏者的触摸欲”,画家只看不说,——这是行规,也可以看做是他对李平的创新持保留意见。

作为记者,我能说什么呢,宽容比什么都重要。艺术与科学本来都是人类无穷想象力的证明,它对各个领域的人们都有陶冶、启发作用;艺术与科学物化成科技产品,就能精神变物质,想象力变创造力,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。当代绘画,早已不是形似、神似所能概括的。以美观、看得懂为标准,就像以色、香、昧、形来界定食品那样,已经落伍,因为卫生、营养和健康,才是对食品的科学要求。世界上原本没有垃圾,只是好东西未被人认识或放错了地方。想当年,“破四旧”和“文革”时期,多少文物被当做了破铜废铁、破坛烂罐扫进了垃圾堆?而今,又有多少人从垃圾堆里“淘”到了稀世珍宝?想当年,印象派、野兽派、立体派和抽象派等问世之初,不都受到画坛守旧势力的冷嘲热讽、拼命打压吗?艺术的生命在于探索。作为一种艺术探索,李平放弃“笔墨”,使用“现实材料”作画,能否像物质再生那样,化腐朽为神奇,成就中国的“材料画派”或“原生态画派”,完全可以放开胸襟,让时间老人做出回答……

标签:李平,苫布,颜料
分享:
下一篇:李平语录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